102周年校庆日,我们这样庆祝! ——yl6809永利官网77级校友孙勇奎院士走进“一站式”社区与师生交流

发布日期:2023-04-10     浏览次数:次   

天风海涛,鹭江深长。2023年4月6日下午,厦门大学建校102周年之际,翔安校区南安5“一站式”学生社区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厦门大学化学系77级校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老师。他一走进学生社区共享空间,“Happy birthday”就脱口而出,随即同学们的掌声热烈响起,一种厦大人彼此特有的亲切感以及节日气氛在这个空间弥漫开来......

孙勇奎学长以“Joy of Drug Discovery(新药研发之乐)”为主题,与翔安校区师生分享了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本次活动以师生交流互动形式展开,学院党委副书记聂鑫老师、研究生辅导员王慧老师,以及来自不同学院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二十余人参加活动。

孙勇奎学长于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电化学班,与郑兰荪、田中群、孙世刚老师是同窗同届,与田中群、孙世刚还是舍友。如今,一间本科宿舍出了三位院士的故事已传为佳话。1983年,孙勇奎学长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深造,1993年加入世界五百强制药企业默沙东从事催化及制药应用研究,2006年获默克实验室最高奖“The Presidential Fellows Award”,2016年因发展新药高效绿色合成及新兴市场商业策略,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21年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被聘为厦门大学名誉教授。

谈及母校厦门大学,孙勇奎学长最深刻的体会是厦门大学培养了他跨学科、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给予了他坚定自我,随心出发的勇气。初入厦大的他,于学术研究还是一张白纸。彼时全校英语分级考试后他被分到了英语慢班,而同级的郑兰荪老师已经在阅读英文小说了,但年轻的孙勇奎并未因此气馁,他坚信:只要他想做到就一定可以。通过四年本科生涯的不断攻坚克难,到大四时拿到全校的英语竞赛第一名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孙勇奎老师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感慨那个时候每位厦大学子都怀揣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和“读书为国为民”的使命感,格外地用功和勤学。

在之后的研究生涯里,孙勇奎学长的研究方向从电化学转移到了表面化学,甚至研究过一段时间半导体,最终到药物催化,现在更是涉及了生物制药。这一路走来,有喜悦,亦有低谷,但更多的是快乐,因为以好奇心和兴趣为出发点去工作便不会疲惫。孙勇奎学长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勉励我们,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充分调动内驱力,要有敢想敢做的气魄和肯做愿做的毅力。

谈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孙勇奎学长走的是与大部分人截然相反的道路,从新药研发人员到主动请缨回到中国建立默沙东在中国的研究中心,进而从事商务拓展工作,再到回国创业,他笑称这条不同寻常的路是“逆流而上”,但他走下来了,成为了每个领域的专家,既有自身兴趣和好奇心驱动,也离不开厦大读书时打下的坚实理论基础。

研发创新药一直以来都有着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但孙勇奎学长认为创新药对于患者和社会有巨大价值,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的,而不是纯粹为了追逐利益而制造,正如他同事Roy Vagelos把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向世界特别是非洲免费发放根治河盲症药物一样。他谈到新药研发有二“乐”:一是在新药物研发过程中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领域,融爱好与事业于一体,追逐自己理想的心灵之乐;二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研发出能切实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新药物,实现自我价值的境界之乐。正是出于对新药研发和绿色化学制药的诚挚热爱以及为人类健康作奉献的情怀,孙勇奎学长才能在新药研发道路上孜孜以求并甘之如饴,坚定不移,最终在药物研发领域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自由交流环节,孙勇奎学长与在场师生推心置腹。对于如何面对科研道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规避风险,他回答说:“科研道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从失败的科研经历学会新知识。重大成果的出现最初都是不太引人注意的,我们在追求科学时需要执著。阶段性的工作如果只是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很有价值和有意义,那么就需要坚持下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分享会在同学们不舍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会后,同学们纷纷上前向孙老师索要签名、合影留念,以此鼓舞自己保持好奇,保持热爱,不惧难关,做好科研。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一位平易近人的学长,还有他的一群迷弟迷妹们,将铭记校主陈嘉庚先生“感恩、责任、奉献”精神,继承发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精神的崇高理想,在科研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为国分忧,为民造福。

 

文:李康

图:赵鑫 吴佳怡

上一条:第一届原位电化学显微分析论... 下一条:yl6809永利官网举行2023年奖教...